今晚的網路在我在床上看完一部影片之後想要再次聯繫卻宣告不治。
所以很遺憾地死了這條心跟台灣的朋友聯繫,也沒關係,反正明天就回家了。
而說到要記下今天這一天,行程也蠻多的,不趕但是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
但是到頭來晚上八點多的現在覺得身體有點不堪,好在要回家了,什麼狗屁倒灶的毛病,回到家鄉應該什麼都好了。現在就忍耐、或者是無視,與這樣子燃燒跳動的與之共處好了。
要好好地說一個故事,是不是該要重新整理一下今天的照片。
整理照片到一半途間很有感而發。人們、旅遊書上頭都說「豫園」是上海最中國的地方,建於明朝,是一個非常江南風味的地方。在我當初在計畫要到上海的時候,「豫園」是第一個被我列為應該要來的地方,因為中國的雕樑畫柱,這些不也是最最吸引人、最有中國風情的地方嗎?說是四五千年的歷史,也唯有歷史是這樣子吸引人的吧。
說道歷史,岔個題外話,昨晚看的「圖書館戰爭」的電影也提到,守護書本、把之前的書本留下一方面是守護人們的自由(這跟我國憲法是有多大的呼應你說是不是),另一方面留下來的書本就是歷史。雖然我們現在有時候會跟他國吵著留下的資訊究竟是誰的歷史,什麼角度解讀的歷史,但是有留下來就算資訊偏頗站在某一方面這不也是一種紀錄嗎?(再岔題一下這也可以連結到雲家莊系列的江湖史…)。
好,回到「豫園」。「豫園」真的很漂亮,很適合拍照,要是三五好友出來這樣子的地方玩,應該怎麼拍都美。可能會跟傳藝中心會是同樣的一個概念。
但是關鍵就在這裡,我是自己一個人來的,這值得被畫線起來。因為當初我就是婉拒了家人想要同行的意願(廢話,這種學校輔導的研討會對他們來說是很無聊的),不找任何旅伴的決定自己一個人獨身前往有些新的經歷。
而一個人到了「豫園」,自然也還是一樣可以有很多跟自己的對話,當四下無人的時候也許可以用自言自語的方式稍稍撫慰了自己的孤單與寂寞,但是「豫園」這個地方是觀光勝地,所以邊很少沒有人的時光,所以一個人走在路上、拿著相機向天空(為了避開地面上滿滿的人),我想這也是一種念天地之悠悠,或者可以說是「念江南庭院之悠悠」之類的感佩與讚嘆吧。
到最終,這趟中國之行,隨著我的長大,或者是可以說是隨著我參與了更多台灣的社會運動,我終究感覺到我漸漸地離中國人遠了,漸漸的不是江南人(這好像是廢話),漸漸的不再仰慕大中國…所以「豫園」自然也就只是一個風景優美的一個庭院,行程中的一個庭院了。